2015遠東關系企業聯席會議董事長演講──競變邁向智能新紀元(Rising to a Smarter Future)
發布日期:2016/01/04
出處:遠東人月刊

    世界變化快速,全球化競爭下,國界與產業間的界線日趨模糊,經濟政策的開放狀況、新競爭者的加入、企業間并購結盟的抉擇、工時制度改變后的因應措施……等,都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再先進的管理書籍,也無法盡述所有趨勢與策略,因此,各位都必須時時更新思維,快速應變,才能在群雄競逐的時代持續成長。


    為了幫助各位掌握變革契機,迎接智能新紀元,以下將介紹數字時代的特征、應有的思維,以及在數字時代下,產業的面貌與競爭態勢將產生哪些改變。
一、  數位時代
  數字時代具有以下三項特征──
 ?。?  由分散轉為高度連結:從2005年在意大利羅馬教廷廣場拍攝的照片可看出,人群中只有一只照相手機,這是由于當時剛進入3G時代,整體數據傳輸速度仍不夠快,人們處于獨立而分散的狀態;同一地點在2013年則已是人手一只手機,足見「分享與連結」已深入每個人的生活。未來的世界,連結的程度勢必加深、加大,目前的手機、平板,甚至可能被手表、眼鏡等智慧穿戴取代,企業應預先思考產業環境將因此產生哪些改變。
 ?。?  千禧族群成為主力:對于X世代的族群而言,「人類三大生存要素」無非是Air、Water、Food,然而對于Y世代來說,卻是Android、WhatsApp及Facebook。這些1981年~2000年出生的Y世代,成長過程適逢網絡「起飛期」,因此嫻熟網絡數字高科技產品,不但是未來幾十年間的消費主力客層,更是今后20年勞動人口的主力,若能了解此一族群的思維,便能掌握未來的市場需求。
 ?。?  無限競爭:商業競爭的對手來自四面八方,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產業,其中,「數字」扮演著重要角色。透過數字科技,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目前已擴大至支付、存款、理財、借貸等金融相關服務。遠東集團近期也積極進行數字科技的整合與提升,希望能創造更大的綜效。
 
二、  翻轉思維
  面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唯有拋棄舊觀念,才能迎來新思維。以下是身處數字時代必須擁有的五項重要思維──
  1.成本節約與價值創造:由于產品與服務的生命周期愈來愈短,若不持續轉型升級,終將成為大宗化商品。面對這樣的挑戰,企業往往只會用「節約成本」來創造競爭優勢,因此每當不景氣,總會傳出精簡人力的消息。然而,可節約的成本畢竟有限,原有的優勢也可能很快被競爭對手仿效,因此應從顧客的需求著手,創造差異化的服務或產品。
  2.勇于割舍:企業的資源有限,當事業不再有成長潛力,就應斷然采取割舍策略,將人力、財力等各種資源釋放到更有潛力的事業。今年聯席會贈送的「瞬時競爭策略」一書中,即依照時間的緊迫程度及企業能力,提出六種不同的割舍策略。
  3.所有權與使用權的轉變:消費型態逐漸改變,如今消費者不需要擁有某些產品或服務,只要在特定時間取得使用權即可,此類「共享經濟」的崛起,也說明未來的商業模式充滿無限可能性。以汽車共享為例,2014年全球已有近500萬名用戶登記使用、10萬輛車參與服務,讓借汽車就像借單車一樣簡便。
  4.消費者也可能是生產者:傳統經濟下,生產者提供價值給消費者,消費者則支付費用予生產者,兩者之間界線明顯。然而在數字時代,消費者常扮演部份生產者的角色,例如:部落格文章、微博/Twitter發言、Facebook上的貼文……等,都是消費者主動生產的內容。
  5.改變:中華職業棒球聯盟中,最晚成立、資金最少的Lamigo桃猿隊,由于屢屢創造出無可取代的體驗,吸引了許多球迷與觀眾,近五年不論營收成長率或營收規模,均居職棒四隊之首,寫下成功的轉型故事。集團里雖有不少企業屬于傳統行業,但若能持續配合時代轉型升級,在核心能力上跨界嘗試,即可藉由不同產業、族群或載具的運用來擴大營運觸角。因此,集團創新策略團隊陸續協助遠東零售體系、裕民航運、遠東新世紀、遠傳電信等企業,在產品、服務上轉型創新,已先后取得成果。
三、  重塑產業競爭
  智能連網是數字時代的重要基石,根據多家研究機構預估,三年后全球將有超過200億個對象相連,進而產生無數的數據數據,這些數據的分析與運用,將大幅改變產業的面貌與競爭態勢,其改變的面向包括:
  1.新要素:企業的經營包含用戶、物體、平臺、數字化、數據、投入等諸多要素,相較于以往,雖然組成的要素相同,但是在數字時代,企業獲得與運用要素的方式已經大幅改變。例如:用戶的積極參與,對于產品或服務的提升將產生重大貢獻;平臺的重要性在于擴充產品服務,并且提高鏈接其他生態系統成員的能力;至于網絡與商品的鏈接,則提升了物體(產品)的功能或服務表現;而隨著數據不斷大量產生,企業必須了解如何運用數據才能創造價值;此外,傳統企業營運所需之投入(如資金、廠房、設備、技能等),在數字時代下都很容易取得與調整,換言之,過去大企業設立的高進入門坎已大幅降低。
  2.新競爭疆界:進入數字時代,企業的競爭基礎與疆界都與以往大不相同,由過去獨立產品的競爭,轉移到產品系統,甚至各類生態系統之爭。舉例而言,一家生產電飯鍋的公司,以前只需與不同品牌的電飯鍋競爭,未來卻必須在范圍更大的家用米飯供應系統,甚至是健康管理系統中競爭。
  3.新科技:McKinsey全球研究中心曾經提出,未來有12項破壞性科技將會大幅改變人類生活、商業模式及全球經濟,而這十二項科技中,至少有半數以上與數字科技相結合,例如:移動網絡、知識工作自動化、物聯網、云端運算、先進機器人、自動車、下世代基因科技、能源儲存系統……等。這些過去只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科技,將隨著數字科技的演進一一成真。
  4.新需求:去年聯席會曾經提出,在工業4.0的變革下,少量多樣、快速反應、實時生產都將是制造業的未來,客戶的需求將帶動整體產業鏈,形成「以銷領產」的格局。因此,在數字時代中,企業關注的焦點應由內而外,連結至供應鏈及整個系統的需求。
  5.新商業模式:全球制造業龍頭廠商之一的奇異公司(GE),30年前只是單純販賣產品的公司,2010年前后,GE推出「保證成果合約」(Outcome based service),運用大數據及物聯網,關注如何增進顧客的經營績效,協助顧客更有效率的使用GE產品,將「賣產品」的模式轉變為「賣服務」,創造更黏著的顧客關系。
 
四、  結論
  今年聯席會的主軸是「競變.邁向智能新紀元」,大會提供的贈書「瞬時競爭策略」中指出,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已經式微,愈來愈多行業都面臨競爭優勢迅速消失的困境。「改變」并沒有想象中的危險,「穩定」反而才是最危險的狀態。在短暫的競爭優勢下,企業應持續改造、定期檢視良性割舍、提高資源分配效率,并培育創新的能力。
  艾麗斯夢游仙境(Alice Wonderland)一書也提到:「你必須一直拼命的跑,才能保持在同一個位置。如果想到別的地方,至少要跑得比現在快兩倍才行。」如今全球企業競速成長,若是成長、轉變的速度不夠快,立刻會被其他競爭對手拋在后頭。
  除了速度,企業的經營更必須有目標,遠東集團的目標是穩健邁向第二個六十年,而各位都是集團下一代的領導人,希望大家都能了解目前身處的環境,并時時反思,在高度連結下,我們的產業處于何種地位?是否具有獨特性?未來三~五年的規劃?我們的目標設定是否符合SMART(明確、可測量、可達成、務實、有時限)原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設定是否合理?是否持續進行組織再造、轉型升級?競爭,無所不在,大家都應該做好邁入智能新世紀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