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子公司
- 一貫化水泥制造廠
- 江西亞東水泥有限公司 四川亞東水泥有限公司 湖北亞東水泥有限公司 黃岡亞東水泥有限公司 武漢亞鑫水泥有限公司 四川蘭豐水泥公司
- 水泥研磨廠
- 揚州亞東水泥有限公司 武漢亞東水泥有限公司 南昌亞東水泥有限公司
- 水泥制品廠
- 上海亞力水泥制品公司 成都亞力水泥制品公司 四川亞力水泥制品公司 南昌亞力水泥制品公司 武漢亞力水泥制品公司 泰州亞東建材有限公司
- 運輸公司
- 江西亞利運輸公司 四川亞利運輸公司 湖北亞利運輸公司
- 投資公司
- 亞東投資有限公司
- 其 它
- 瑞昌亞東新材料有限公司
- 友情鏈接
孔祥忠:政府應停止審批一切異地技術改造水泥項目
發布日期:2013/05/08
出處:數字水泥網
2012年底,中國水泥產量占全球近60%,產能利用率僅75%,行業利潤同比下降33%,當年市場需求增長5.74%,新增產能7.5%,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繼續加劇。按各省市自治區人均水泥產能占有率統計,所有省市區都嚴重產能過剩;按南北季節施工期用量計算,水泥產能過剩值更大。
明知水泥行業產能過剩,但一些地方政府還在變著法的核準新建水泥項目,尤其是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所謂的水泥項目異地技術改造核準是部分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拿手好戲。異地技術改造水泥項目加劇了產能過剩,阻礙了企業兼并重組,破壞了產業合理布局,保護了落后水泥產能,與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不利,也為地方長期穩定發展埋下了后患。
針對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早在二○○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中就有明確規定。文件直指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仍在盲目擴張,一些地區違法、違規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現象又有所抬頭。文件要求對于部分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應及時加以調控和引導,避免市場惡性競爭,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堅持產業政策導向,嚴格執行環境監管、用地管理、金融政策和項目投資管理有關規定,將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再好的文件精神,到許多地方政府執行起來就走樣,踐行科學發展觀只是口號,嘴上說說而已,國家不批新建水泥項目,采用所謂異地技術改造一樣新建水泥項目,誰來檢查?沒人監督!
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是為了節能減排、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而所謂的企業“異地技術改造”,多數是打著“技術改造”的幌子,實際是在上新線,它明示可以繞開限制新建項目,這不能說是政府個別部門的管理創新、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
技術改造是指企業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改善環境保護,加強生產安全和職工健康保護,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加新品種、降低生產和經營管理成本等目的,采用先進的、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對現有設施、生產工藝條件進行的改造。通過技術改造,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得到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改觀,對社會的貢獻度也增大。將現有生產線的技術改造與異地新建水泥項目結合而提出“異地技術改造”在邏輯上是解釋不通的。“異地”,往往投資主體不變,但要重新工商注冊,礦山、土地、環評等權證手續都要重新辦理,這與新建水泥項目已沒有什么區別。而“技術改造”,新老生產線都有技術改造需求,新技術不斷發展,企業也是在不斷地改造中成長的。將原有生產線搬移到新地方重建并加以技術改造,對于產能過剩行業實屬沒有必要。
異地技術改造項目會對市場和行業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異地建設改造水泥項目加劇了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幾乎所有的異地技術改造項目或多或少都會增加原有生產線的產能,不然搬遷重建和技術改造的財務成本怎么攤平?每個地方政府都把自己地區未來發展對水泥產品的需求預測的非常大,豈不知水泥用量在建設投資中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市場也不是封閉的,未來發展的環境負荷也是有限的。
(2)異地技術改造水泥項目擾亂了產業合理布局。項目建設的投資者,最初的市場調研和可行性研究必定是選擇好市場布局的。而現在的“異地技術改造”是行政強制的,“異地”已經有布局,你再強行插入,必是打破布局,對當地已有企業投資者也是不公平的,破壞了地方投資環境。異地技術改造不是為了調整產業布局,而是擾亂了產業布局。
(3)異地技術改造水泥項目是對淘汰落后水泥產能政策的抵觸,是在保護落后產能。由于政府用地規劃因素,需要搬遷的水泥企業也大多數是老企業,既然要技術改造想必是落后,按照環保等法規,執行國家淘汰落后水泥產能政策就行了。政府應按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給予企業財政補助,并在土地置換新增效益中拿出一塊補償企業,引導企業轉型和妥善安置員工。
(4)異地技術改造水泥項目阻礙了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政策的落實。既然產能過剩的水泥項目可以在一個地區、一個省內進行異地改造,那誰還愿意去做兼并重組呢?異地技術改造后工廠的凈資產勢必增加,對進行收購的投資者就要增加更多的付出,重組的步伐就會受阻。
作為行業協會的工作者,我們理解地方政府發展經濟上項目的初衷,但并不是所有的新建項目都能給地方經濟帶來長期利益,除了一時的GDP之外。新建產能過剩的水泥項目會消耗當地的礦山資源、破壞周邊的生態環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加重地方金融風險,企業經營不善也會帶來社會穩定問題。正如人類破壞了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助推水泥產品的市場供需嚴重失衡,企業要遭殃,行業要遭殃,地方經濟發展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引用李克強總理一句話:“只有把發展建立在資源可接續、環境可承載的基礎上,才能過好今天、不憂明天,永續發展。”
行業協會強烈呼吁:政府應停止審批一切異地技術改造水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