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發布日期:2013/04/01
出處: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期間,水泥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較好地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一)產量效益同步增長
  2010 年全國水泥產量18.8 億噸,是2005 年的1.7 倍,年均增長11.9%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7100 億元,利潤總額650 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2% 和58% 。
  (二)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2010 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為12.6 億噸,是2005 年的2.6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占總產能的81% ,比2005 年提高41個百分點。日產4000 噸及以上熟料的產能占57% 。五年淘汰落后產能3.4 億噸。2010 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中,中部地區占25% ,西部地區占56% ,中西部布局進一步優化。
  (三)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大企業快速成長。2010 年熟料產量過千萬噸的水泥企業有22 家,合計產量5.4 億噸,占水泥熟料總產量的45.8% ,其中有2 家產量超過1 億噸。前10 家企業水泥產量4.7 億噸,占水泥總產量的25.3% ,較2005 年提高10 個百分點。
  (四)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通過淘汰落后,推廣余熱發電、節能粉磨、變頻調速、水泥助磨劑、廢渣綜合利用等技術,2010 年每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綜合能耗降至115 千克標準煤,比2005 年下降12% 。年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超過4 億噸。55% 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配套建設了余熱發電裝置。建成一批利用水泥窯無害化最終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各類固體廢棄物(以下簡稱協同處置)示范工程。
  (五)技術進步加快
  大型立磨及其配套減速機、高效篦冷機、窯尾斗提機等關鍵設備取得重大突破。低溫余熱發電技術與裝備、輥壓機粉磨系統、變頻調速系統、袋式除塵、水泥助磨劑等技術廣泛推廣應用。協同處置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六)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實現了日產萬噸級水泥熟料生產裝備國產化。水泥大型裝備設計、制造、安裝等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托自主開發的成套技術,廣泛參與海外水泥生產線建設工程總承包,帶動了大型成套水泥裝備批量出口。2010 年我國水泥工程建設占國際市場40%以上的份額。
  但與此同時,當前我國水泥工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發展滯后,產業鏈短,附加值低。二是落后產能規模仍然較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三是部分地區重復建設,產能嚴重過剩。四是產品質量檢測和市場監管薄弱,部分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仍待提高。五是行業管理亟待加強。
專欄1   水泥行業“十一五”發展情況
指標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長
水泥產量(億噸) 10.7 18.8 11.9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 40 81 【41】*
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億噸)   【3.4】  
前10家企業平均規模(萬噸) 1600 4730 24.2
前10家企業生產集中度(%) 15 25 【10】*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綜合能耗價格低(%)     2.4
低溫余熱發電裝置比例(%)   55  
水泥散裝率(%) 36.6 48.1 【11.5】*
年利用工業廢渣量(億噸) 2.3 4 11.7
備注:【】為五年累計數;*為2010年比2005年增加或減少的百分點
 
  二、發展環境
  (一)環境分析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水泥工業面臨著發展機遇,也面臨更大的挑戰。一是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拉動內需,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高速鐵路、軌道交通、水利、農業及農村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水泥需求繼續增長。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增強,對水泥、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在質量、品種、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應對氣候變化,迫切需要水泥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二)需求預測
  “十二五”期間,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國內市場對水泥總量需求將由高速增長逐步轉為平穩增長,增速明顯趨緩。但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發展加快。預測水泥年均增長3%~4%,2015年國內水泥需求量為22 億噸左右。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水泥工業發展方式,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產能擴張,以調整結構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著力開發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延伸產業鏈,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促進水泥工業轉型升級。
  (二)基本原則
  堅持總量控制。嚴格控制水泥工業產能過快增長,把調整水泥工業結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進聯合重組,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堅持綠色發展。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推廣協同處置,加大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減排力度,實現綠色發展。堅持創新發展。開發高效適用的節能減排新技術,拓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應用領域,創新水泥行業經營模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實現創新發展。堅持協調發展。注重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合理布局,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有序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15 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淘汰落后水泥產能,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協同處置取得明顯進展,綜合利用廢棄物總量提高20%,42.5級及以上產品消費比例力爭達到50%以上,前10家企業生產集中度達到35%以上。
專欄2 水泥工業“十二五”主要發展目標
指標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10
淘汰落后產能(億噸)    【2.5】  
前10家企業生產集中度(%)  25 35  【10】*
水泥散裝率(%)  48  65  【17】*
低溫余熱發電生產線比例(%)  55  65  【10】*
協同處置生產線比例(%)    10  
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17】
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低(%)      【10】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      【8】
規模以上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比重(%)    1.5  
備注:【】內為五年累計數;*為2015年比2010年增加或減少的百分點
 
  四、發展重點
  (一)推進綠色發展
  1. 加強資源保護加強礦產資源的科學開發與保護。鼓勵水泥企業擁有自備礦山,穩定礦產資源保障,加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提高低品位礦和尾礦利用水平。實施礦山生態、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礦區土地復墾。
  2. 推進節能減排
  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建立健全能源計量管理體系,推行清潔生產,降低綜合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著力減少二氧化碳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建生產線必須配套建設效率不低于60% 的煙氣脫硝裝置。嚴格控制粉塵排放,推廣減排降噪新技術、新設備。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散裝水泥使用比例。
專欄3 節能減排重點
   繼續推廣余熱發電、布袋收塵器、高效篦冷機、立磨、輥壓機、低阻高效預熱器及分解爐系統、實時質量調控系統、變頻調速等技術。開發推廣高效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減排裝置。
   重點研究水泥窯爐高效節能工藝技術及裝備,余熱梯度利用技術及裝備,新型節能粉磨技術與裝備,粉塵、氮氧化物、低成本綜合減排工藝及裝備,二氧化碳的分離、捕獲及轉化利用技術。
 
  3. 推動延壽減量
  加快提升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的綜合性能,延長安全使用壽命。鼓勵使用高性能、高標號混凝土,減少普通水泥使用量,力爭2015年42.5 級及以上產品消費比例達到50% 以上。逐步增加鋁酸鹽水泥、低堿水泥、白水泥、抗鹽鹵水泥、油井水泥、硫鋁酸鹽水泥等特種水泥,滿足重點工程建設的特殊需求。
  4. 發展循環經濟
  繼續推進礦渣、粉煤灰、鋼渣、電石渣、煤矸石、脫硫石膏、磷石膏、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選擇大中型城市周邊已有水泥生產線,建設協同處置示范項目,并逐步推廣普及和應用。推廣應用水泥窯尾氣生產輕質碳酸鈣、養殖藻類減排二氧化碳并再生能源等技術。
專欄4  重點發展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
   推廣預拌砂漿、水泥混凝土建筑構件和工程預制件等產品。
   推廣高標號混凝土、高興能混凝土、特種工程需要的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劑等。開發滿足建筑施工所需各種性能的裝飾裝修砂漿、特種聚合物干粉砂漿、抗裂砂漿等高端預拌砂漿產品。
   開發滿足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各種水泥基材料制品。研發集成拼裝式預制建筑梁柱,水泥復合多功能保溫墻體和屋面,功能性水泥部品構件等產品,以及輕質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節能型水泥基材倆及制品。
 
  (二)調整優化結構
  1. 延伸產業鏈
  支持優勢企業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優化技術、品牌、管理、資源、市場等要素配置,著力做強以水泥熟料為龍頭的主業,加快拓展骨料市場,重點發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統籌發展研發設計、工程服務、商儲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延伸產業鏈,做大相關多元產業。
  2. 提高產業集中度
  支持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實施聯合重組,大力整合中小水泥企業和水泥粉磨站,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若干家集研發、設計、生產、裝備制造、工程服務、物流貿易等于一體的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大型企業。2015年末,力爭水泥企業戶數比2010年減少三分之一。
  3. 優化區域布局
  以滿足區域市場需求和抑制產能過剩為目標,嚴格控制水泥熟料產能增長,統籌資源、能源、環境、交通和市場等要素,著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優化生產力布局。在石灰石資源豐富地區集中布局熟料生產基地。支持大型熟料生產企業,在有混合材來源的消費集中地區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產線。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超過900千克的省份,要嚴格控制產能擴張,堅持減量置換落后產能,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不足900千克的省份,結合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專欄5 水泥產業區域布局
   華北。京津冀統籌發展,北京、天津原則上不再新增水泥熟料產能,由河北等周邊地區統籌供給。河北、山西資源豐富,要在減量置換的前提下,依托現有企業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內蒙古可結合當地建設需求,著重調整優化結構,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東北。重點調整優化結構,通過淘汰落后、兼并重組、減量置換、技術改造,提高新型干法比重,滿足當地需要。
   華東。長三角區域統籌發展,上海原則上不再新增水泥產能,由周邊地區統籌供給。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水泥工業規模較大,要嚴格控制產能擴張,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江西資源、交通具有優勢,堅持減量置換,依托現有企業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福建可立足海西建設需要,加快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中南。廣東、廣西統籌發展,珠三角中心城市原則上不再新增水泥產能,由周邊地區統籌供給。廣東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優化結構。廣西具有資源、交通優勢,在控制現有總量基礎上,可立足當地需求并適度兼顧周邊供給。湖北、湖南、河南應控制總量、淘汰落后。海南是國際旅游島,原則上保持基本自給,少部分外進,應嚴控新上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
   西南。著重淘汰落后產能。川渝要嚴格控制產能擴張,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其他地區要結合當地建設需要,堅持減量置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調整優化結構。
  西北。可立足當地建設需求,加快淘汰落后,適度建設規模適宜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
 
  (三)推進技術進步
  1. 加快自主創新
  圍繞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協同處置、綠色發展等行業共性和基礎性的重大問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研發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窯爐煙氣脫硫脫硝等方面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備。支持專業科研設計單位和高等院校建立行業研究中心,提高水泥工業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研發制造能力。推進水泥產品銷售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檢測、咨詢、培訓、投融資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構建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2. 完善標準規范
  以重大工程應用為依托,依據科技創新成果,制修訂與水泥質量安全、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應對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標準規范。
專欄6 標準制修訂重點
   水泥質量安全標準。水泥及原料中有害物質限量及測試方法,協同處置技術規范,工業廢渣在水泥中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標準。
   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標準。水電工程用高鎂低收縮水泥,核電工程專用水泥,海洋工程用硅酸鹽水泥、管樁水泥等產品標準。
   應對氣候變化系列標準你。制訂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計算方法標準。
   完善水泥、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產品質量國家標準體系。制修訂水泥、水泥混凝土、干混砂漿、水泥混凝土外加劑、水泥混凝土骨料等產品質量國家標準。
 
  3. 推進兩化融合
  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水泥工業,提高決策水平、工作效率、產品質量、市場反應能力、自動控制水平。制訂信息技術規范和標準,建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現代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物流系統,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五、重點工程
  (一)協同處置示范工程
  工程目標:開展協同處置,利用水泥窯緩解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壓力,減少土地占用,實現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置,加快水泥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主要內容:在若干座大中型城市周邊,依托并適應性改造現有水泥熟料生產線,配套建設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各類廢棄物的預處理設施,開展協同處置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
  (二)淘汰落后工程
  工程目標:完成2.5 億噸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到2015 年,基本淘汰落后產能。
  主要內容:依據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加快淘汰窯徑3 米以下的立窯生產線、窯徑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窯(生產高鋁水泥的除外)、水泥濕法窯生產線(主要用于處理污泥、電石渣等的除外),以及無穩定熟料來源、單位產品能耗高、主要污染物超標排放的粉磨站。2012 年底,東部地區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任務,2015 年,中西部地區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任務。
  (三)節能減排工程
  工程目標:推動節能減排,力爭2015 年行業平均節能減排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建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立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制度,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提升能效水平,最大限度實現能源梯度利用。開展能效對標,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廣余熱發電、節能粉磨、變頻調速等先進技術,提高綜合節能水平。推廣高效減排技術與裝備,重點推進氮氧化物治理,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要配套建設煙氣脫硝裝置。對已建成的日產4000 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應盡快實施煙氣脫硝改造。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規劃指導
  各地工業主管部門要遵循本地區功能區劃定位,加強與相鄰地區及相關規劃的銜接,按照本規劃要求,制定和調整本地區水泥工業發展規劃,并報國家工業主管部門備案。將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年度計劃,按規劃要求審核水泥投資項目,促進本地區水泥工業平穩有序發展。
  (二)嚴格行業準入
  嚴格執行水泥工業產業政策、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及相關政策法規,公告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新增擴能項目堅持減量置換落后產能,適度有序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
  (三)加強質量監管
  規范水泥及原輔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制度,強化過程管理,監控生產過程質量。各級工業主管部門加強生產質量監管,監督執行《水泥企業質量管理規程》,未獲得水泥企業化驗室合格證的,不得申請辦理水泥生產許可證。
  (四)加大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協同處置項目在布局、準入、土地、財稅、信貸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對聯合重組、淘汰落后、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五)加強行業管理
  完善運行監測網絡和指標體系,定期發布行業信息,促進行業平穩運行。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在加強信息交流、行業自律、企業維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