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s/ 行業資訊/News Detail
發改委首次明確在水泥等行業開展碳捕集試驗
Date:2013/06/28
From:水泥商情網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于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試驗示范是“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同時,首次明確,在火電、煤化工、水泥和鋼鐵行業中開展碳捕集試驗項目,研究制定相關標準及相關政策激勵機制。

   這是國家首次明確CCUS產業未來商業化導向。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已開始啟動涉及CCUS產業的示范項目,相關上市公司也開展相關技術及商業模式的探索,但仍受制于技術和成本制約而無法規模化發展。

  首次明確商業化導向
  CCUS是指將大型發電廠、鋼鐵廠、水泥廠等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用各種方法儲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并且加以合理利用的一種技術。它包括二氧化碳捕集、運輸、封存和使用。發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重要舉措。據研究,此項技術可以使單位發電碳排放減少85%至90%。良好的碳減排效果使大規模實施CCUS成為各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戰略之一。
  通知提出,將鼓勵油氣、煤化工和電力三大行業優先開展示范項目。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此前也表示,在CCUS示范項目實施方面,將優先支持有行業、地區特色,低成本、規模適度,且近期有較大推廣價值的重點示范項目,培育相關產業發展。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一些大型煤炭和電力企業開始嘗試CCUS技術研發和示范工程。繼華能集團北京熱電廠及神華集團鄂爾多斯等示范項目之后,國內五大電力之一的大唐集團近日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合作開發兩座燃煤電廠CCUS示范項目,計劃2015年投入運行,屆時兩個示范項目的年碳捕集量均可達100萬噸以上。
  市場規模或達數百億
  二氧化碳的利用涉及煤炭、電力、化工、地質、采油、礦業、食品、消防、農業等多個行業。
  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李政表示,以2008年投運的華能北京熱電廠CCUS裝置為例,其目前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在每噸420元左右,而國內化工行業市場上二氧化碳售價已達1200元/噸。以此測算,捕集1000萬噸的二氧化碳,僅在化工領域可創造120億元的市場規模。“按照國內的碳捕集技術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未來10年內國內碳捕集利用量將有望超過1000萬噸。”李政認為。
  另有專家表示,從長遠來看,利用CCUS產生的二氧化碳驅油,進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可能更具有市場前景。一般而言,油田每注入2.5到4.1噸的二氧化碳,便可提高1噸的石油產量。
  據了解,除中國神華投資2.1億元實施的年封存能力10萬噸二氧化碳的示范項目外,九龍電力全權管理的重慶合川雙槐電廠將建成西南地區首個碳捕集裝置,年封存二氧化碳能力達1萬噸。此外,在神華集團承擔的我國首個10萬噸/年CCUS示范項目中,天科股份中標該CCUS項目的碳捕捉單元。
  技術和成本問題仍待解
  業內專家提醒,目前CCUS盡管受政策力推,但其本身仍需解決技術成熟度和成本問題。據介紹,目前公認的應用CCUS技術最成熟的領域是超臨界火力發電廠。未捕集CO2的超臨界電廠的單位發電能耗約為300克標煤/千瓦時,成本約為0.2到0.3元/千瓦時;如果采用燃燒后捕集技術,在CO2捕集率為90%的情況下,單位發電能耗將上升到400克標煤/千瓦時,發電成本則相應上升到0.4元/千瓦時。CCUS技術應用的高能耗、高成本問題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目前在運的4個CCUS示范工程,皆未真正實現從CO2捕集、運輸到封存三階段的完整示范。國際能源署(IEA)2010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CCUS項目數量中國和印度共21個,需投資190億美元。但中國業界對于上述報告中提及的中國和印度在2020年CCUS示范項目達到21個普遍認為“不太現實”,其中的主要癥結就在于技術和成本難題。
  或許也是意識到碳捕集在中國還有很長路要走,國家發改委此番發布的通知中明確,未來將結合實際循序漸進地開展組織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重點示范項目的申報、篩選和支持工作,完善項目審批和管理機制,支持建立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項目、創新平臺和示范基地。